元宵的來源與故事
元宵節起源于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。根據資料與民俗傳說記載,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,但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。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,也與佛教東傳有關。唐朝時,佛教大興,仕官、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天“燃燈供佛”,佛家燈火遍布民間。從唐代起,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。
故事一:
傳說,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后,一心想復辟當皇帝,但又怕人民反對,終日提心吊膽。一天,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嗓子在喊:“元——宵!”他覺得“元宵”兩字諧音“袁消”,有“袁世凱被消滅”之嫌。
聯想到自己的命運,于是在1913年元宵節到來前,下令禁止稱“元宵”。然而,“元宵”兩字并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,老百姓不買他的帳,照樣在民間流傳。
故事二:
相傳,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,他善良又風趣。有一年冬天,下了幾天大雪,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。剛進園門,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,準備投井。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,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。
原來,這個宮女名叫元宵,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,自從她進宮以后,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。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,就比平常較加思念家人,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,不如一死了之。
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,深感同情,就向她保證,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。一天,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。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。不料,每個人所占所求,都是“正月十六火焚身”的簽語。一時之間,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。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。
東方朔就說:“正月十五傍晚,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,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,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,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。”
說完,便扔下一張紅帖,揚長而去。老百姓拿起紅帖,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。漢武帝接過來一看,只見上面寫著:“長安在劫,火焚帝闕,十五天火,焰紅宵夜。”他心*驚,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。
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,就說:“聽說火神君較愛吃湯圓,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?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。萬歲焚香上供,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,一齊敬奉火神君。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,滿城點鞭炮、放煙火,好像滿城大火,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。此外,通知城外百姓,十五晚上進城觀燈,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。”
武帝聽后,十分高興,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。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彩,游人熙來攘往,熱鬧非常。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。
當他們看到寫有“元宵”字樣的大宮燈時,驚喜的高喊:“元宵!元宵!” 元宵聽到喊聲,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。如此熱鬧了一夜,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。
漢武帝大喜,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,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。因為元宵做的湯圓較好,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。
產品推薦
友情鏈接